戰鬥藍在這段期間引起很多討論,有媒體問、有耳語傳……
【黨內有人拒絕加入戰鬥藍,是不是種抵制?】
【多一個次團,是否讓黨內不團結】
【是不是要搶黨權】
【黨內人士有意見,擔心是新國民黨連線重回】
唉,國民黨又是這樣,誰做出改變,都會有人有意見;然後這個改變可能就會夭折……覺得心累。
我也不懂,與其一直提出意見和批評,幹嘛不提出自己的主張和作為,一起來討論?
戰鬥藍只是一種態度和合作,本來就不太可能全黨都是,想戰鬥的就加入,就尊重個人意願。
至於新國民黨連線和制造不團結的批評,也讓我哭笑不得……
我的黨齡不長,但想問 #國民黨之前很團結嗎?
【我不做、也希望你不要做】是團結?或者
【你做了、我也一起來合作】,才是團結?
新國民黨連線時期,我還是學生。
但往回溯去看這段歴史,1990年由黨內的少壯派組成,主張「黨務改革」的新國民黨連線,在那個李登輝主政的【黑金和通綠】時期,如果真能成功誘發國民黨改革,今天國民黨或許有不一樣的面貌。
而現在呢,當看到有人還刻意提到【新國民黨連線】,我感覺只是想刻意暗示省籍情節,卻忘了改革精神。
民國110年的今天,本土與非本土怎麼區分?誰來區分?
我們這個世代,誰還區分這個?誰是【非】本土!
戰鬥藍的對象是監督民進黨,如果卻變成【戰鬥藍被藍鬥】;出師未捷,又先在黨內被鬥……那也太可笑和可悲了。
別擔心戰鬥藍成為國民黨的派系
要擔心內鬥藍成為國民黨的主流
#眼睛不要只盯自己人